夜奶要不要断?这不是“一刀切”的问题
每个小宝宝的身后,可能都有一个顶着黑眼圈,在夜深人静时喂奶的老母亲。每个妈妈都有一个梦想,那就是宝宝不再哭着要吃夜奶,和妈妈一起睡上完完整整的一觉。
图 源 | pixabay
有的妈妈觉得夜奶让她们痛苦抓狂,有的则觉得是哄睡神器,那对夜奶要如何看待?想断的话又怎么办呢?我们聊聊夜奶那些事。
一
什么是夜奶?
夜奶通常描述的是孩子在晚上睡觉过程中醒来吃奶的现象。纠结几点算夜奶、几点不算夜奶并没有现实意义。
如果说令人憧憬的睡眠模式是一觉到起床的话,那么这样定义夜奶可能更合适:从晚上正式上床睡觉到次日正式起床期间吃下的奶称为夜奶。
假设作息安排为22:00睡觉,9:00起床,那么无论孩子是23:00还是7:00吃奶,都应该算做夜奶。
二
夜奶是不是一个问题?
夜奶的确是一个问题。
如果说没有夜奶的话,孩子晚上连续睡眠时间会更长,照料者也能舒舒服服一觉到天亮,想想都觉得美满。
那是不是有夜奶就是罪大恶极呢?
当然也不是。是否要解决它,取决于夜奶是否造成了影响,或者是否存在潜在的令人不可接受的风险。
三
营养需求引起的夜奶
对于3月龄前的孩子,生长速度非常快。
通常前3个月身长、体重的增长总值与后9个月(1岁内)身高、体重增长总值相当[1]。这种增长模式的实现有赖于足够的奶量。
但婴儿在刚出生时,胃容量非常小,容积只有樱桃般大小,1周时如乒乓球大小,2周如鸡蛋大小,3-4周如桃子大小。
刚出生时的胃
1周时的胃
2周时的胃
3-4周的胃
胃容量小,但奶量需求大怎么办?此时,孩子必然会不分昼夜努力吃奶。
此后,随月龄的增加,胃容量逐渐增大,孩子单次吃奶的量较以前变得更多;受光线的影响,昼夜节律逐渐出现并趋于规律;日间抗疲劳能力逐渐提升,白天睡眠需求减少;基于此,孩子在日间逐渐可摄入满足身体需要的大部分奶量,呈现出夜间营养性进食动力下降。
除外上述一般性情况,这些原因导致的夜奶也是营养需求所致:
疾病恢复期,机体为弥补之前营养的不足,呈现出病愈后旺盛的食欲;
作息紊乱,白天吃不够,夜里来凑够(自动补齐差额);
处于飞速生长阶段。婴儿的飞速生长阶段通常在2~3周大,然后在6周大左右,以及3个月大左右。在这些飞速生长阶段,婴儿会不停地想吃奶[2]。
四
用作安抚的夜奶
不良的入睡习惯
自出生开始,有的孩子习惯在睡前吃奶,久而久之喂奶成为了睡前程序,这是一种不良的入睡联想。习惯在吃奶的过程中入睡,孩子也就缺乏培养自主入睡的机会。
在夜间,当孩子经历短暂觉醒或因其他原因醒来时,不能自我安抚重新入睡,这时孩子可能会通过哭泣向大人持续发信号,直到大人再“塞奶”给他。
其实,不止奶睡,这种在特定环境下才能入睡的情况,还会表现为其它形式,比如:拍抱、摇晃、走来走去中入睡,孩子在夜里醒来同样需要对应的安抚才能重新接觉。
一过性问题被强化
对于已经可以自主入睡的孩子,当经历着正常生长发育事件(如:出牙、大运动发育等)或生病时,可能夜醒会增加,但通常是短暂的。
但家长往往没有了解夜醒的真正原因,只是直觉认为或表面上看来奶最能安抚孩子。
当引起夜醒的因素去掉后,部分孩子会回到以前自主入睡的状态,另一部分孩子则会因为短暂夜奶的行为被强化而保留了夜奶的现象。
五
夜奶是不是一定要断?断或不断如何抉择?
如果说孩子在不吃夜奶的情况下,能够生长发育正常,何乐不为?然而事实上,真正困扰家长的是另一些问题:
其实我个人觉得夜奶没啥,只是听人说孩子不能睡整觉会影响生长发育。
孩子已经出牙了,吃夜奶我担心会出现龋齿。
孩子一晚上醒几回,我整夜都没得睡,实在受不了。
我尝试过断夜奶,但他哭得实在是太惨了,我做不到。
其实我知道不给奶让他多哼唧一下是可以睡着的,但我怕孩子吵醒老大和爸爸。
孩子白天吃得少,我确定孩子是营养需求的夜奶,我想调调。
第1条:相对容易解决,家长记录生长数据,使用生长曲线客观评估生长情况;借用发育评估筛查工具(比如ASQ-3问卷)初步评估发育水平,如果结论正常可打消顾虑。给予一般性养育指导,定期监测生长发育即可,并不需要强行干预,当然,想尝试断夜奶也可以。
第2条:这是源于对牙齿的担忧。诚然,夜奶可增加儿童患龋齿的风险。要不要干预,取决于妈妈。
龋齿问题和安抚孩子,哪一个问题你最看重?当然无论你选择什么,定期的口腔保健、刷牙、涂氟肯定是标配。如果选择干预,要预见第4条的情况,当孩子不接受时,你是能够温和而坚定,还是“算了,那就这样吧”?
第5条:其实问题很明确,这属于一个物质资源问题,分房就可以解决。实在分不了,如果孩子生长发育正常,你认为这样家庭生活最和谐也可以维持现状,继续留意后续是否出现新问题即可。
第6条:我鼓励逐渐尝试减少夜奶。对于生长良好的孩子,如果能确认产奶充足,3-6个月就可以尝试。
一定时间范围内,正常人每天需要的能量大致是稳定的。以调整作息、积极互动、白天吃饱为基础,逐渐减少夜奶。
归根结底,夜奶只是一种现象,不能笼统地说是一个问题,更不能说是一种病,不能依据是否存在“夜奶现象”评判育儿的方式是否有问题,更不应该作为评判孩子优劣的标准。
这世上的事儿吧,角度不一样,得出的结论也可能不同。有些事儿你可能觉得身心两难、万般无奈;别人却觉得甘之如饴、乐此不疲。
明确一点,在照料孩子的问题上,只有很少的一些事是绝对正确或绝对错误的,更多是处在对与错之间。
着眼全局,通盘了解现象的全貌,无论做什么选择都是自己的正确选择。
但是作为医生,我先表明一个立场,因睡眠障碍导致的夜奶是必须要干预的,其余的基本上可以商量。
什么是睡眠障碍?
儿童常存在一定程度的抗拒就寝或失眠,通常为暂时性。只有当症状每周至少发生3次、持续至少3个月,且对儿童、其父母或整个家庭造成显著的功能影响时才考虑睡眠障碍[3]。
如前面提到的第3条“妈妈实在受不了”,这就代表夜奶行为已经严重干扰到了妈妈的睡眠质量,使妈妈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,这一类就需要干预了。
而在干预的过程中往往有可能出现第4条说的问题“尝试断夜奶,但孩子哭得太惨了,我做不到”。知道要怎么做,执行中可能面对较大的阻力,这也是儿保过程中最具挑战性的部分。
六
面对夜奶,我和家人该怎么办?
在日常的儿保咨询中,我通常会把家里的重要家庭成员召集在一起,告诉他们这些:
讲述夜奶的成因;
识别夜奶已造成的问题(如影响到妈妈睡眠)及未来潜在风险;
确认干预的意义;
教授干预的方法;
预见干预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困难或问题;
了解照养者的接受度及执行能力;
尊重家庭整体选择并制定贴近家庭实际的方案。
当然每个家庭情况不一样,需要有针对性的分析才能给予更有效的建议,但目的都是一样的:改掉吃着睡觉的习惯。
关于不同方式喂养的宝宝如何断夜奶,这里就给一些通用的建议[4]:
母乳亲喂的宝宝
如果一次吸吮<5分钟,可直接停止该次哺乳及使用其它有效的安抚方法让宝宝安静。
如果一次吸吮>5 分钟,在未来 5-7天逐渐缩短哺乳的时间,每隔两晚减少哺乳时间2-5分钟,在每次减少哺乳时间后,使用其它有效的安抚方式让宝宝安静下来。
当宝宝吃奶时间减少到5分钟或以下,可停止该次哺乳。
奶瓶喂养的宝宝
如果一次奶量<60ml,可直接停止喂奶及使用其它有效的安抚方法让宝宝安静。
如果一次奶量>60ml,在未来 5-7天逐渐减少奶量,每个两晚减少20-30ml,在每次减少喂奶后,使用其它有效的安抚方式让宝宝安静下来。
当宝宝一次奶量减少到60ml或以下时,可停止该次喂奶。
每个宝宝的习惯和所处的家庭环境都不一样,相信妈妈们也会选出最适合宝宝的方案,再加上正确的观念和耐心,宝宝断夜奶也不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。
怡禾曾邀请儿童心理科顾莉萍医生、乳腺科&ISSC婴幼儿睡眠顾问黄凌曦医生,针对0-3月龄宝宝常见睡眠问题做解答。
0-3个月是宝宝建立睡眠习惯的开始,如果在这个阶段建立合适的入睡方式,可以让妈妈们在以后少吃苦头,如有需要可点击海报进入课程页面查看,成为怡禾会员还可免费收听。
参考文献
[1] UTD.婴儿和青春期前儿童的正常生长模式.
https://www.uptodate.cn/contents/zh-Hans/normal-growth-patterns-in-infants-and-prepubertal-children?search=normal%20growth&source=search_result&selectedTitle=1~150&usage_type=default&display_rank=1
[2] 美国育儿百科第7版
[3] American Academy of Sleep Medicine.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Sleep Disorders, 3rd ed, American Academy of Sleep Medicine, Darien, IL 2014.
[4]香港卫生署官网资讯
(可上下滑动查看)
相关阅读
点击问医生,可向医生咨询
责任编辑:李慧怡
排 版:黄曾文